文、周继厚
平坝县坐落贵州省中部,因“地多平旷、田坝齐布”而得名。县境内首要河流7条,流域面积755平方公里,径流总量50.34亿立方米,其间较大的河流是羊昌河。通过千百年冲刷沉积,天然形成了5个万亩良田大坝,使平坝素有“黔中粮仓”之誉称。
在旧我国,贵州几乎没有建筑过像样的水利工程。新我国建立后不久,为了处理羊昌河流域的自流灌溉问题,大力开展农业生产,贵州省水利局和安顺区域上马兴修平坝羊昌河引水灌溉工程。该工程是贵州省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,于1954年开工兴修,1955年建成并投入运转。共有干渠、支渠24条,水渠宽2米,深1.6米,总长53.5公里 ,总灌溉面积22100 亩。其间总干渠长9.3公里,灌溉面积1100亩;西干渠长13.9公里,灌溉面积11000亩,东干渠长14公里,灌溉面积10000亩。可见其时这个灌溉工程规划之大。
工程竣工后,有关部门制作了羊昌河灌溉工程成功竣工留念章(如图),颁发给参与该水利设备建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广阔民工。留念章为铜质搪瓷,赤色五角星形状,通径3.1厘米,上方悬挂有绶带。红五星代表人民政府,光辉闪耀标志太阳照射着期望的郊野。五角星正中刻绘水利灌溉闸口和丰满的稻穗图画,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泉流润泽秧苗的现象,直接点明晰水利工程建造的主题。反面铸有“贵州平坝羊昌河灌溉工程成功竣工留念”、“ 1954年”铭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建筑羊昌河灌溉工程时,还发现了一批汉代至六朝墓葬,出土方格纹陶罐、扁腹陶罐、陶壶和铜洗等很多汉代珍贵文物,成为建国初贵州考古的严重发现。
现在,羊昌河两岸田坝一片蒸蒸日上的现象。五十多年来,当地政府对羊昌河灌溉工程进行了大规划改造配套,充分使用这一水利优势,大力开展生态农业,打造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品牌。并使用“屯堡文明”招牌,以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为特征,开展生态农业带动旅行业,走出了一条多元化、集约化的农业运营开展路途。